[高端访谈]光格科技董事长姜明武:AI孕育颠覆性潜力 创新垂直应用是关键

  • 2025-07-10 03:03:59
  • 551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南京7月8日电(记者朱程王菲高少华)在制造业领域,设备、设施的状态高度影响最终产品品质,如何管理好这些资产,考验企业智慧。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光纤传感网络、AIoT资产运维系统、具身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企业提供资产状态监测、预测性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解决方案,已在电力、石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日,记者专访光格科技董事长姜明武,就未来AI将对制造业发展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企业究竟该如何拥抱AI,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面临哪些挑战等问题展开探讨。

AI将颠覆人类认知

当光纤变成既能感知又能传输信息的“神经网络”,但凡建筑物、设备出现温度异常、形变等情况,光纤就能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后台专家系统进行分析,进而快速判定和告警,助力业主单位节能减排、及时维护。在光格科技,这项技术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提质增效。

“相比安装各类传感器进行监测的传统模式,我们的优势在于一套系统即可应对多种需求,综合成本更低,特别适合封闭管廊、长距离连续监测等场景。”姜明武说。

作为一位“技术流”企业家,姜明武在“光”的领域已潜心研究十多年,在他看来,整套系统之所以能“洞察微光”,除了灵敏的监测设备外,更离不开“智慧大脑”,“当物联网遇上AI,所谓AIoT,一场颠覆我们对工业生产管理认知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AI精度与采集的数据密切相关,但采集的数据越精密,数据量就越大,计算压力也随之加大,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揪出关键价值数据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突破人类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极限,让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便捷、深入,进而挖掘出更多被忽视的规律。”姜明武说。

以光格科技在某企业做的资产管理系统为例,过去该企业的皮带机运维主要靠人工巡检,在关键位置“用耳朵听”,应用智慧系统后,由光纤构成的神经网络会对整个设备进行多维数据采集,再通过机器学习形成模型,哪怕一颗螺丝松动所产生的变化都能被快速定位。

“数据收集得越充分,整套系统的准确率就越高,就能够将设备运维从过去出了问题后的被动反应,转为预测式的主动干预。”姜明武说。

据悉,光格科技已成为国内以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为核心的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今年一季度,苏州光格科技营收达2638.99万元,同比增长202.25%。

AI应用关键在于场景落地

走进光格科技实验室,多款机器狗正在抓紧测试,它们不仅可以攀爬楼梯,跃过障碍,还有一双整合了众多传感设备的“慧眼”,可快速识别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通过机器自主学习,我们的机器狗几乎每过几周就能迭代升级一次,进步速度超乎想象。”姜明武说。

近年来,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所形成的具身智能受到业界普遍关注。在姜明武看来,具身智能虽潜力巨大,但刚起步,坚持应用场景催化是突围的关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单独拿出一个都是一个长链条产业,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找准垂直应用场景,集中资源,做好技术落地是重点。”

据悉,近年来围绕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场景,光格科技在原有由光纤网络构成的“固定巡检”模式下,正在探索利用具身智能实现“移动巡检”。这些搭载了先进传感器和AI算法“大脑”的机器狗,正是实践的关键。

“当前机器狗有不少科创企业在做,不少企业强调的是运动性。但在智能巡检领域,‘查什么’‘怎么查’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姜明武说。如针对不同巡检场景,光格正在训练机器狗快速规划路线,提高效率;针对电缆隧道、综合管廊等密闭环境,则注重多通讯网络适配,实现自主甚至离线巡检。

“具身智能目前处于一个发展的临界点,包括算力、运动性能等基础性问题都已经有了破题方向,接下来的重点是如何形成商业化闭环。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依托具身智能开展移动巡检与依托光纤网络的固定巡检将并行存在,各自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姜明武说。

据悉,光格科技目前已组建了超150人的研发团队。今年一季度,光格科技研发费用达1507.2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409.91万元增长6.90%。

AI垂直应用尚面临传统标准规范的制约

相比时下多款AI大模型的大放异彩,垂直领域的AI小模型显得颇为低调,这在姜明武看来源自两种模型内在基因。

“小模型应用多在高确定性的工业领域,这意味着它无法像民用品一样,只要消费者感觉好就愿意掏钱,还需要考虑与其他工业系统的兼容性,自身运行的稳定性等诸多问题。同时,传统的技术标准、设计惯性也是很大的制约和挑战。也正是这种现实,使得很多前沿的AI模型缺乏在真实工业场景中试验和应用的机会。AI垂直应用目前多集中在一些高度专业化的小领域,面临推广难题。”姜明武说。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姜明武选择将光格科技在建的新研发大楼作为“舞台”。包括光纤神经网络在内的多款新技术、新应用在大楼设计之初就被考虑在内,为的就是尽可能开放场景,给行业示范。“像基建、消防等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严谨的标准和流程体系,AI垂直应用要如何加快融入,形成迭代,光靠上游厂家吆喝显得势单力薄,需要技术提供方、客户单位以及监管机构共同探讨、验证,协力突破。”

据悉,光格科技正在多方发力。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积累经验,参与制定《海底电缆通道监控预警系统技术规范》等多个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另一方面,光格科技正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试点示范项目打开市场。

2023年,光格科技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拥有已授权的专利1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0余项,软件著作权170余项。

“当前,受大环境影响,公司市政工程等业务板块业绩出现波动,但我们认为,AI+智能巡检的未来市场依旧广阔。今年,我们计划加大对港口、码头、矿山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姜明武说。(参与调研:陈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