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控制权或将生变
- 2025-07-25 11:16:20
- 824
触底反弹添变数
作者|胜马财经许可
近日,贝因美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小贝大美控股”),因资金流动紧张、债务问题等,已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贝因美控股股东或迎来变动。
作为国内奶粉第一股,贝因美曾在婴幼儿奶粉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自2016年开始,贝因美的盈利能力不断下滑,直到近两年才有所反弹。而随着这场由控股股东引发的“事故”,或将为贝因美的触底反弹之路平添诸多变数。
公司治理和债务问题
小贝大美控股作为贝因美第一大股东,持有贝因美约1.3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2.28%”。然而,这部分股权中已有98.85%被质押或冻结,这意味这部分股权基本丧失处置权,若进入司法拍卖环节,贝因美的股权结构将面临剧烈震荡。
贝因美负债结构存在压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达11.09亿元,同比增长26.05%,增速显著高于同期营收增幅。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流动负债总额已达23.08亿元,占总负债比重高达97.84%,而非流动负债仅0.51亿元,反映出公司负债期限结构存在失衡问题。
贝因美曾于3月15日发布公告,贝因美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7.91%已被司法冻结,对应1.98亿元债务纠纷。公司在风险提示中还特别强调,若相关冻结股份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可能导致控股股东被动减持,但具体减持时点、数量及价格均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此外,贝因美4月17日公告披露,彼时公司曾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经查,控股股东小贝大美控股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行为,具体为2021年占用上市公司资金3091.66万元,2022年占用1693.55万元。因上述违规事实,浙江证监局决定对贝因美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将该违规行为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如今,小贝大美控股重整之路即将开启,但这也可能为贝因美的治理结构埋下隐患。市场普遍担忧,控股股东股权的司法处置可能引发公司控制权的连锁变化。
未来发展面临考验
作为贝因美的创始人,谢宏在贝因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2011年,贝因美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奶粉行业的标杆企业。然而就在上市后不久,谢宏选择卸任董事长,退居幕后。但他的离开却引发了公司管理层的动荡,高管频繁更迭导致业务战略失焦,贝因美业绩急转直下,甚至一度濒临退市。
2018年谢宏临危受命,重新执掌贝因美,担任董事长与总裁。通过变卖非核心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聚焦婴幼儿奶粉等一系列“救市”举措,公司在2018年实现扭亏为盈,2019年成功摘除ST帽子。
不过,短暂的复苏并未能彻底扭转颓势,2019、2020年,贝因美仍处于亏损当中。直到近两年,公司才逐步实现盈利。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27.73亿元,同比增长9.7%;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16.92%;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7.28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0.43亿元。
如今,随着公司控股股东进入重整程序,贝因美的控制权变更或已箭在弦上。市场分析认为,新的实控人是否会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更换,谢宏能否继续主导公司战略,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更关键的是,无论谁来掌舵,贝因美都必须面对奶粉行业目前的整体性困境。
近年来,由于宏观环境及新生儿出生率下滑等因素影响,奶粉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生儿登记人数跌至954万,比2021年的1062万减少近100万;而整个婴幼儿配方食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近2000亿元萎缩到2024年的1635亿元。需求端的萎缩迫使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价格战、渠道战愈演愈烈。
对于贝因美而言,无疑正面临着内外双重考验。对内,控股股东重整可能引发实控人变更,管理层稳定性存疑,战略连贯性面临挑战;对外,行业需求萎缩、竞争加剧、成本高企等多重压力持续加码。因此,在控股股东重整的关键节点,贝因美的每一步决策都牵动着市场神经。这家曾经的“奶粉第一股”能否在行业寒冬中找到新的增长动能,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