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造”客车的全球突围之路

  • 2025-07-25 10:25:24
  • 709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在南昌,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客车企业——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用亮眼的出口成绩单诠释着“南昌造”的国际竞争力。源源不断的客车,从这里生产、组装发往全球各地,书写着从地方小厂到国际品牌的成长故事和“南昌造”的强劲势头。今天的“经济一线蹲点调研”专栏关注《“南昌造”客车的全球突围之路》。

走进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一辆辆客车整装待发,即将奔赴全球各地。今年1-6月,公司累计出口车辆537台,出口额超4亿元,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晗:“应该是近几年来讲的话,我们出口额最高的一个上半年。今年的话,我们集团定下来的目标是5.2个亿的出口额,现在上半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超过了4个亿元,超额完成了我们的半年的预期目标。”

从1969年成立时的地方小厂,到如今产品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厂商,百路佳究竟靠什么让“南昌制造”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在百路佳生产基地的一角,记者看到,即将发往澳大利亚的定制车辆正在做最后的调试。车头上,三个醒目的雷达装置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专门为澳洲市场法规升级定制的主动防撞系统AEBS。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罗丙荷:“在年初的时候,我们就针对澳大利亚市场进行的专门的技术升级,这个就是AEBS系统,也就是称之为紧急制动系统的几个雷达,这个作用就是探测前方的障碍物或者是行人车辆等等,探测到了以后,会发出声音跟光的提醒。这个时候如果是司机还没有做一些制动等等一些动作的话,那么我们的车辆就会主动地进行制动,防止意外交通事故的发生。”

去年,澳大利亚出台新规,要求大型车辆像乘用车一样配备雷达主动探测系统。针对这一新规,百路佳团队第一时间联合海外科研机构和供应商开展产品适配研究,并在同年10月完成了首台车辆的安装调试,测试报告提交后迅速获得澳大利亚交通部的官方认可,成为首批达标的中国品牌。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罗丙荷:“我们会跟我们澳大利亚那边的工程师进行一些前期的技术探讨,进行了成百上千的这种场景的测试,比如说我们车辆会遇到城市工况、乡村道路工况、高速路工况等等。”

正是这场“及时雨”般的技术响应,让百路佳在今年上半年顺利拿下澳大利亚批量订单,这批订单也成为百路佳海外高端定制市场增长的关键推手。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晗:“现在的话,海外市场因为它的占比已经占到了我的99%了,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专门为海外高端市场定制车辆的一个生产厂家,所以在这种前瞻性方面,还有提前的这种预判性和设计的话,一直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这个点。”

除了针对澳大利亚市场的产品升级,百路佳还通过“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模式,推动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更新。针对中东市场,百路佳新研发了前独立悬挂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针对新能源客车,通过“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等发明专利的有效运用,有力地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罗丙荷:“我们百路佳客车一直都是以高档定制化市场为主要的战略方向。从发动机、变速箱到车辆的内饰,座椅到车辆的外观,我们都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研发,目前36个国家都是接受定制化研发,定制化生产,2025年,我们就接受了韩国客户的9.4米的一个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定制化的研发。”

百路佳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运用,还离不开它持续完善、延伸的配套服务。在服务端,百路佳布局了四大全球服务点,在澳大利亚设立销售与售后服务中心,保障车辆全周期运营;中东配备专属办公室和售后团队,快速响应区域需求;中南美洲销售服务中心聚焦新能源车辆推广与维修;北美研发中心则专注对接当地法规,助力产品精准适配。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晗:“一个就是说我们能够更好地贴近于市场,了解它市场的客户的需求和法规的一些更新和变化,保证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我们把以前单纯性的产品输出,现在往技术输出在做一个引导,我们在当地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做了CKD(全散件组装)的工厂,也就是说我们会把我们的散件、零部件,包括我们的技术引入到当地,在当地进行制造,做到这个产地销和销地产。”

如今的百路佳,坚守“小而美、出精品”的定位,近两年实现100%产品出口,覆盖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韩国等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从6米到18米的12大产品系列、100多个品种,拥有“U”型梁车身骨架结构、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等60项专利技术,在造型设计、结构工程等领域跻身世界前沿。未来,企业将继续深耕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韩国等核心市场,拓展非洲CKD市场,深挖北非、外高加索、南太平洋岛国等新兴区域,推进欧洲纯电车型认证与东南亚市场布局,让更多“南昌造”客车驶向世界各地。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晗:“今年争取在下半年的时候有一个突破,不仅在完成我们既定目标的情况下,还是要有更好的预期,希望能在销售额上面突破6个亿。”

记者手记: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这个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地方小厂,走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从籍籍无名到深受市场青睐,产品遍布45个国家和地区。是什么支撑着它走到今天?是什么让世界愿意为“南昌造”买单?

在这次的蹲点采访中,当技术人员向我一一介绍,不论是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还是内饰、座椅、外观,甚至新系统、新技术,他们都可以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差异化定制时,我突然明白,百路佳的全球突围之路,藏在那些“反常识”的选择里。在追求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行业惯性中,它偏偏坚持“小而美”,用60项专利把45个市场的需求差异变成了企业独属的“护城河”。当多数企业还在比拼价格时,它已经把“技术响应速度”变成新的定价权。

当我离开百路佳时,又有客车陆陆续续地发出,它们的目的地或许是中东沙漠,或许是太平洋某个岛国。在我看来,这一辆辆定制客车,不仅彰显着“南昌造”的实力,更是一家企业,用对市场的敬畏、对技术的偏执、对服务的耐心,写就的全球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