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续航惨遭腰斩? 增程车小电池扛不住低温双重暴击!

  • 2025-07-30 17:24:55
  • 193

寒冬里,增程车车主们最怕的不是大雪封路,而是眼睁睁看着续航里程断崖式下跌——明明满电显示能跑200公里,实际开出50公里就亮红灯。这不是段子,而是真实的车主吐槽:“零下15度开着暖风,续航直接腰斩,最后靠发动机轰着火才撑回家。”

增程车为何成了“冬季脆皮”?

核心就俩字:电池。

容量小:增程车电池包普遍比纯电车小(通常40kWh左右),纯电续航本就“紧巴巴”。一旦低温榨干30%电量,缩水幅度自然更扎眼。

低温暴击:锂电池在-10℃时容量暴跌20%,内阻飙升让放电效率“慢如蜗牛”。更扎心的是,制暖空调功率高达4-5kW,相当于同时开两台家用空调高档制热,电量直接被“吸干”。

车主自救指南:硬扛、节能还是玩花样?

硬抗派:暖风照开,电不够就烧油。一位车主直言:“花30万买车,难道要我冻着开车?”

节能派:空调开最低档,靠座椅加热“局部供暖”,续航损失控制在20%以内。

技术流:市区用电加热,高速切发动机余热。有老司机调侃:“开增程车得像打游戏,随时切换技能!”

厂商的“锅”还是技术瓶颈?

争议点来了:增程车明明带发动机,为何热量利用这么差?

传统油车发动机余热可直接供暖,但多数增程车热管理系统“各自为政”:电机散热、电池加热、座舱暖风三套回路独立运行,发动机热量白白浪费。难怪车主骂:“带个‘小火炉’还冻成狗,设计反人类!”

破局者已现身

比亚迪、小鹏新车型打通了热管理“任督二脉”,发动机废热回收给电池和空调供电,低温续航提升35%。

领克08 EM-P更狠:用4.1kW PTC加热电池,还能“偷”发动机热量循环利用,高原实测续航达成率94%。

技术反思:增程车冬季短板,本质是厂商在“省成本”和“保体验”间的失衡。若只宣传“可油可电零焦虑”,却对低温续航缩水闭口不谈,算不算虚假宣传?

寒冬终将过去,但技术不能躺平。随着热泵空调、碳纤维发热材料普及,“小电池+低温”的双重暴击或成历史。而当下,车主需要真相而非话术——毕竟,谁也不想在冰天雪地里演一场“续航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