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标准落地与技术下沉驱动产业新周期(附概念股)
- 2025-07-11 04:09:14
- 937
一、国际标准落地:中国定义自动驾驶测试新范式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近日正式发布,标志着全球自动驾驶测试评价体系进入“中国标准”时代。该标准首次系统规范了测试场景的评价流程与试验方法,明确暴露率(场景触发风险概率)、复杂度(环境要素交互数量)、危险度(事故严重性)三大核心指标,并定义了基于真实路况与仿真数据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这一标准的推出,不仅解决了行业“测试场景不统一、评价维度模糊”的痛点,更推动全球自动驾驶技术验证从“功能验证”向“安全可靠性”深度迈进。
二、技术落地加速:L4场景渗透与商业化拐点显现2024年以来,L4级自动驾驶在多场景实现突破性进展: Robotaxi(无人出租车):北京、深圳、武汉等一线城市已开放无人收费运营,头部企业(如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牌照获取进度领先,单车运营毛利因车辆降本(硬件成本下降30%-50%)与区域扩大(覆盖城市核心区)持续改善,部分区域平均车速已达38km/h,接近人类司机水平。垂直场景落地:快递、矿山、港口等领域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规模化应用加速。中信证券指出,产业链各环节正加速技术研发与产品投放,汽车智能化产业链(如传感器、算法、高精地图)有望率先受益。
三、高阶智驾下沉:SoC芯片成黄金赛道,2025年“智驾平权”开启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高阶智驾(如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正从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向10-25万元主流市场渗透: 需求爆发:2024年城市NOA已进入15-25万元价格带,2025年比亚迪等头部车企推动“智驾平权”,预计15万元以下车型城市NOA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带动中高算力SoC芯片需求激增(算力需求从50TOPS向100+TOPS升级)。技术升级:端到端(End-to-End)技术成为焦点,融合视觉语言动作(VLA)与世界模型的新架构,推动“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功能落地,对芯片算力、算法供应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光大证券认为,汽车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SoC芯片已成为智能驾驶核心部件,2025年或成“黄金赛道”爆发年。
四、2025年关键节点:从“量”到“质”的跃迁中金公司预测,2025年将成为智能驾驶从“渗透率提升”到“体验质变”的关键转折点: 硬件降本普惠: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成本持续下降,推动智驾功能向10万元级车型普及,全国可开、全场景不间断运行成为车企竞争核心。功能演进:从“可用”到“好用”,用户对智驾的信任度将因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升而显著增强,推动C端市场接受度跨越临界点。东吴证券进一步指出,北京3000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等政策落地,将加速Robotaxi商业化落地,L4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能力已比肩人类司机,行业拐点已至。
五、投资主线:聚焦核心环节与差异化竞争开源证券强调,智驾配置正成为乘用车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建议关注以下方向: 1、车队运营方:Robotaxi等场景的运营方(如滴滴自动驾驶、T3出行)将最先受益于行业增量,兑现业绩弹性;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业务关联竞争优势 锦江在线
与小马智行合作推出准商业化Robotaxi服务,在嘉定区1076公里开放测试道路运营
先发运营经验;区域资源整合
大众交通
与小马智行合作开展Robotaxi服务,覆盖嘉定区广泛测试道路
交通网络基础;用户触达能力
万马科技
通过子公司优咔科技提供车联网连接管理解决方案,支持自动驾驶数据闭环
车联网技术壁垒;数据驱动优化
深城交
重点布局车路协同和路侧单元研发,形成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车路云协同能力;政策试点资源
宇通重工
与文远知行合作开发国内首款前装量产L4级无人驾驶环卫车
环卫场景垄断;出海先发优势
金龙汽车
与文远知行合作研发L4级自动驾驶小巴,实现全无人运营
公交场景深耕;产业链协同
华金资本
通过基金间接参股文远知行,布局自动驾驶产业链
资本运作能力;新兴科技布局
勘设股份
参股贵州翰凯斯智能(英伟达人工智能加速计划成员)
技术合作网络;创新孵化能力 数据来源:2025年最新财报、Canalys领导力矩阵、各公司公告及行业研报。 2、智能驾驶头部零部件供应商:SoC芯片(地平线、黑芝麻智能)、传感器(激光雷达厂商)、算法(Momenta、商汤绝影)等核心环节; 板块公司名称公司代码业务关联竞争优势 SoC芯片
瑞芯微
智能座舱、机器人等高端场景的SoC芯片供应商
旗舰芯片RK3588支持8K视频处理和AI运算,2025年Q1净利润同比增209.65%
全志科技
车规级芯片和边缘AI,搭载于吉利、长安等车型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626.15%,低功耗高集成度技术领先 德赛西威 002920
与奇瑞合作开发舱驾一体中央计算平台(业内首款可量产舱驾一体SoC),布局传感器产品,提供全场景城市NOA感知能力。
智能驾驶高算力平台规模化量产,为理想、小鹏、极氪等车企配套,具备完整的感知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舱驾一体技术领先。 晶晨股份 688099
A系列SoC芯片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穿戴等领域,6nm商用芯片获首批商用订单,覆盖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市场。
国内龙头SoC企业,技术能力出众,基于ARM V9架构和边缘AI的6nm芯片性能卓越,Wi-Fi芯片与SoC技术协同性强。 国科微 300672
车载AI芯片覆盖130万-800万像素摄像头,AI算力0.5TOPS-4TOPS,通过AEC-Q100 Grade2认证,布局SerDes芯片市场。
推出多款车载AI芯片和Wi-Fi6芯片,技术指标优秀,满足车载场景要求,积极拥抱AI时代,覆盖更高算力需求。 信邦智能 301112
通过并购英迪芯微切入汽车芯片领域,后者2024年车规级芯片收入占比超90%,客户包括奇瑞、星宇股份等。
交易完成后在车规级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供应商中排名靠前,与多家车企合作,改善客户结构,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四维图新 002405
旗下杰发科技推出AC8025智能座舱域控SoC,专注于汽车芯片领域。
在汽车芯片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产品覆盖智能座舱等关键应用,技术实力较强。
翱捷科技
蜂窝物联网芯片,Cat.1芯片支持4G通信
2023年国内市占率25%,5G RedCap芯片功耗降低50%
传感器
联创电子
车载镜头和影像模组,为比亚迪提供视觉感知硬件
前视摄像头供应商,2024年前10月同比增长139.0%
宇瞳光学
车载光学产品,包括激光雷达光学件和HUD配件
间接供货比亚迪,支持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
伯特利
底盘域控制器和EPB系统,提供车辆状态感知和执行控制
智能制动系统供应商,受益于比亚迪智驾车型规模化量产
中原内配
智能驾驶传感器领域,MCU产品应用于环境感知模块
比亚迪第一大客户,提供传感器、控制器等热系统产品
韦尔股份
车载CIS(CMOS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摄像头
收购豪威科技进入市场,高动态范围(HDR)和低功耗CIS产品优势显著
算法板块
德赛西威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支持“天神之眼”智能决策与数据处理
2025年域控制器出货量有望翻倍,集成比亚迪自研算法与第三方解决方案
经纬恒润
智能驾驶系统集成商,提供传感器、算法及相关产品
覆盖ADAS至L4级自动驾驶,与多家主流车企合作
中科创达
智能操作系统产品研发,提供智能驾驶算法解决方案
专注于智能汽车软件,与高通、华为等深度合作
华阳集团
域控制器供应商,支持比亚迪电子系统控制需求
从事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等业务,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领域 数据来源:2025年最新财报、Canalys领导力矩阵、各公司公告及行业研报。 3、自研能力强的主机厂:如特斯拉、新势力(蔚来、小鹏)及传统车企转型标杆(比亚迪、吉利),其智驾功能迭代速度与用户体验将决定市场竞争力。
根据最新数据,整理A股自研能力强的主机厂如下:
公司名称
公司代码
业务关联
竞争优势 比亚迪 002594
全栈自研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整合自研芯片与算法架构,支持L2+至L4级自动驾驶
全球首款整车厂自研车载计算平台,前视三目+端到端算法实现1000公里0接管,AEB功能100km/h稳定刹停,2025年保有量超100万台 长城汽车 601633
咖啡智驾系统覆盖高速NOH、记忆领航等功能,搭载自研GEEP4.0电子架构
完成整车标准化软件平台搭建,实现"中央化+智能化+服务化"计算架构,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与泊车 上汽集团 600104
联合华为打造"尚界"项目,实现20万级车型标配城市NOA能力,开放70年造车底蕴与华为数字基因深度融合
构建"算力+算法+数据"技术闭环,形成从芯片(智驾平台)到整车制造的全链路自研能力,2025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40.2% 长安汽车 000625
北斗天枢2.0计划推动智能驾驶升级,建成智能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拥有超5000人智能化团队,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单位,2025年新能源销量45万辆(+48.8%),掌握无图纯视觉与多传感融合双技术路线 广汽集团 601238
自研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摆脱高精地图依赖,全固态动力电池实现1000km续航
行业首创无图纯视觉技术,泊车误差精准控制5cm,2026年将装车昊铂车型;钜浪混动发动机技术+GPMA全球化架构形成动力系统自研闭环 吉利汽车 00175.HK*
星睿大模型重构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L3级自动驾驶能力覆盖银河全系车型
通过DeepSeek-R1融合训练实现模糊指令识别,23.5EFLOPS算力中心支撑模型迭代,2024年信通院汽车大模型评估获最高评级(注:吉利汽车港股上市) 说明:
吉利汽车(00175.HK)为港股上市公司,其自研技术通过子公司渗透至A股产业链竞争优势聚焦全栈自研能力、算力布局、场景落地及量产进度比亚迪/长城/上汽/长安/广汽均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能力,2025年进入技术兑现期结语:自动驾驶进入“标准引领+技术下沉”新阶段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发布,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验证提供了统一框架;而L4场景渗透、高阶智驾下沉与2025年质变节点的临近,则标志着行业从“技术验证”转向“规模化商用”的新周期。产业链各环节需加速技术迭代与生态协同,以抓住“智驾平权”与“体验升级”带来的万亿级市场机遇。
- 上一篇: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通电话
- 下一篇:空调开一天要多少电钱